肖玉强:资产管理行业国际趋势和中国机遇

心若能自控 伤感 4

专题: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香港峰会

肖玉强:资产管理行业国际趋势和中国机遇-第1张图片-兔尾说说网

  “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香港峰会”于2024年11月20日在香港举行。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肖玉强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资产管理行业国际趋势

  首先,技术驱动的创新在资产管理行业中愈发重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市场数据,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同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以大数据为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投资策略。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投资决策,快速处理大量数据,提高决策效率。区块链技术则为资产管理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确保交易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在投资决策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资产价格走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在风险管理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机构实时监测市场风险,及时调整投资组合,降低风险敞口。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科技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量化交易的市场规模大约是20.3亿美元,预计将从2023年的21.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35.6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7.2%。

  其次,被动投资持续增长。指数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被动投资产品因成本低、风险相对较低且能较好地跟踪市场指数获得稳定回报,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其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一般来说,市场成熟度越高,主动投资战胜被动投资的难度越大。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而言,由于市场成熟度较低、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对称,散户占比较高,机构投资者获取信息更充分,更容易获得相对收益,主动基金相对指数的表现也更优异;而对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型市场而言,市场有效性更强、信息更为透明,主动投资基金很难稳定战胜市场。被动投资采取跟随策略,寻求与市场相近的回报,交易费用相对低廉。相比主动投资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基本面和深度研究,付出更多的交易费用,被动投资更具成本优势。此外,被动型基金在股票领域的巨大优势在美国体现尤为明显。事实证明,传统主动型股票投资者想超越基准尤其困难。例如,2019 年专注于投资大型企业的美股基金经理中,只有 28%跑赢大盘,而在过去 10 年里,这个比例只有 11%。

  第三,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投资者对于 ESG 因素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强。ESG 因素对于长期投资业绩很关键,很多大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高 ESG 评分的企业风控能力更强,展现出了更强的抗周期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享有比较高的估值议价。例如,在环境方面,投资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等领域的企业,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还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全球资管机构纷纷将 ESG 因素纳入投资过程,投资的 ESG 化已成为全球资管行业一个重要方向。此外,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 ESG 投资。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 ESG 实践,推动资管行业加大对 ESG 领域的投资。例如,一些国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社会责任等领域的投资。

  第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境投资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投资者将资产配置到海外市场以分散风险、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资产管理公司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满足投资者需求。这也推动了跨境投资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

  最后,全球私募债权投资增长加快。私募债权投资近年来受到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客户的青睐,资产规模迅速上升,截至2022年底存续私募债权基金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若考虑承诺出资金额,全球规模将超过2.1万亿美元,同时2020年-2023年连续4年,每年募资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私募债权基金投向方面,由于主流机构总部在欧美为主,地区投向也是北美占大多数,欧洲其次,亚太地区占比较低。投资类型则以优先贷款为主,夹层融资与统包债务(unitranche debt)为辅,次级债务占比很低。行业方面,私募债权投向非常多元化,涵盖信息技术、工业、消费、金融、医疗、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以信息技术相关企业的贷款发展最为迅速。

  二.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机遇分析

  第一,经济发展与市场潜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备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财富迅速积累,促使投资理财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推动了财富管理、养老金投资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个人养老金和家庭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呈现上升态势,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长远的增长机会。此外,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也为资产管理行业创造了多样化的投资机遇。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分析,随着个人财富进一步积累,预计2022-2030年中国个人金融资产仍将保持9%的年均增长,至2030年达到人民币475万亿元;2030年预计个人持有资管产品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18万亿元,较2022年新增70万亿元资金净流入。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预计至2030年,中国养老金规模接近人民币42万亿元,其中二三支柱合计占比有望提升至70%,带来约19万亿元资金净流入。中国资管行业潜力巨大。

  第二,政策支持方面。中国政府重视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资产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支持资产管理行业依法合规畅通境内外资金投资渠道,在资金来源、投资方式、资金运营等方面优化业务模式,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伙伴计划。从金融开放到金融监管的优化,政策的支持使得国内外资管机构有更多机会参与中国市场。例如,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逐步取消,推动了国内资管市场的竞争与创新。此外,“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的绿色金融、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等政策方向,也为资产管理行业指引了明确的发展路径,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向绿色投资、普惠金融等领域拓展。资管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业重要的子行业之一,在助力共同富裕、服务扩大内需、提高直融比重的进程中大有可为。

  第三,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投资工具和交易渠道。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加快,科创板、北交所等新板块的设立为新兴行业和创新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丰富了资产管理的投资标的。同时,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也为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固定收益产品选择。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更多国际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中国资产市场,这为国内资管机构创造了国际化合作和发展的契机。

  第四,区域发展战略方面。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例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机制使得跨境资产管理成为可能,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广泛的业务布局机会。长三角地区以其经济活力和政策支持,正在成为中国资产管理的重要中心。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基础设施投资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和跨境投资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拓展了中国资管机构的国际市场布局。

  综合来看,全球领先资管市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成熟的监管体系(功能导向创造公平的行业环境)、发达的资本市场(优质的底层资产及丰富的多空工具)、稳定的长期资金(养老金等长期机构资金入市)等。结合国际市场经验,融资体系/监管环境/客户结构/分销格局及激励机制等因素的不同,共同决定了各国资管市场的竞争格局。整体而言,间接融资体系、混业经营环境、个人资金主导的市场中,银行系资管机构易占据有利位置。往前看,在渠道/产品/技术/政策等变量影响下,国内头部券商/公&私募基金为代表的非银系资管机构竞争力或进一步增强。当前,中国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带来资产供给端扩容、居民资产配置拐点&机构资金稳健增长推动需求端提振、叠加功能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监管明晰下所营造的健康发展环境,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蓬勃发展、并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三、香港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中的作用

  截至2023年,在香港获发牌进行资产管理(第9类受归管活动)的持牌法团数目由2,069家增加3%至2,127家,内地相关持牌法团及注册机构有149家。资产及财富管理总值按年增长2.1%至311,930亿港元,净资金流入按年升342%至3,890亿港元。内地相关机构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增长4%至26,760亿元,连续两年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金净流入增加16%至1,530亿,从业人员按年上升2%。

  境内外头部资管在香港的发展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和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境外资管在香港发展较好,有一定的优势。根据BCG发布报告,2023年全球资管总规模达到118.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香港占比约为3.4%,北美、欧洲及日本分别以55.6万亿、25.3万亿及7.9万亿位居前三。在全球大型金融集团中,资管业务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低位,根据2024年三季报披露,资管业务在摩根史丹利、高盛及摩根大通业务的占比分别为36.20%、19.9%及9.59%。在众多大型金融集团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业务地位。境外资管头部企业更获国际投资者信任:香港的投资资金来源多元,非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投资者的资产一直占管理资产总值的54%-56%。中国内地投资者占比10%。境外国际头部资管有更好的过往业绩和客户基础。其次,外资资管全球化资产配置的能力更强:截至2023年,在香港管理的资产当中,60%投资于中国内地及香港以外的市场。2023年投资中国资产总额下滑23%。境外资管头部企业有更为国际化的投研团队和全球性的投研协同,在全球化资产配置方面有更强的能力。为促进中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4月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1)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2)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3)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4)优化基金互认安排;(5)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对于扩大香港资本市场规模,增加香港金融市场流动性有较大的帮助。从市场情况看,2023年中国内地公募基金产品中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的占比较高,分别占基金总规模的48.6%和31.1%。从收益上看,因为2023年内地市场债牛股熊,稳健型的货币和债券基金相对股票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录得相对更好的收益水平。股票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回报率中位数接近负10%。相对来说,香港市场因为全球化配置的能力,基金产品的收益更为稳定和吸引,根据彭博公开数据,2023年香港203支公募固收基金总规模475.27亿美金,2023年收益中位数为4.6%,平均数为4.1%。由于境外美元债基准利率相对较高,2023年香港固收类基金收益水平显著高于国内3.19%的中位数水平。与境内产品不同,2023年香港499支公募股票基金总规模为4491.61亿美金,2023年收益中位数为0.1%,平均数为1.7%,因全球化配置的能力,收益受A股及H股影响较小,显著高于境内股票型基金。从全球市场看,截止到2023年末,主动管理策略仍然是主要产品,占全球资管总规模的45%,被动产品规模虽然有所提升,但占总规模的20%,相对主动管理产品仍有差距。且从收入看,另类产品以20%的规模占比贡献了54%的收入,被动产品仅贡献4%的收入。受较高的美元基准利率影响,近几年美元货币基金及美元固收类产品较受市场欢迎,规模发展较快。此外,随着监管的逐步完善,数字货币ETF等新兴产品增速较快。

  香港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根据SWIFT的统计数字,全球70%以上的人民币支付通过香港进行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桥梁。香港金融基础设施完善,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监管框架,香港的人民币外汇和衍生品交易量在全球离岸市场居首位。香港是人民币业务枢纽,提供全面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债券发行和基金投资,满足全球投资者需求。香港政策支持与创新,特区政府和监管机构持续推出政策,鼓励金融创新,如“跨境理财通”,进一步巩固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地位。

  第二,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香港作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使其成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香港的金融市场高度开放,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同时得益于“一国两制”的优势,能够无缝对接中国内地的经济活动。通过香港,国际投资者可以便捷地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能通过香港进行国际融资和资产管理。此外,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具备增长的充分条件,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不断扩大的沪/深港通和债券通计划,进一步强化了香港在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中的关键角色。例如,香港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机制,包括沪/深港通和债券通计划,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具国际吸引力、可对冲风险的投资选择。2024年6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322亿美元。“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机制促进了两地资本的流动和合作,截至11月10日,香港和海外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持有的内地股票总额由2014年底的865亿元人民币增至2.1万亿元人民币,内地投资者透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持股总额由2014年底的131亿港元增至1.88万亿港元。此外,香港的资金进出自由、税制简单且税率低,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资产及财富管理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金融产品创新与试验田。香港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成为各种金融工具的试验田。由于其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灵活的监管政策,香港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与市场测试,包括绿色金融、资产证券化及衍生品交易等。这种创新不仅满足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还为其他地区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推动了整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进步。例如在绿色金融领域,政府发布绿色债券报告,由2019年首次发行绿债,截至8月底已发行近2200亿港元等值政府绿债,为多个绿色项目融资,亦为潜在发行人提供重要基准,使香港成为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香港还推出了“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使得创新型金融产品如虚拟银行和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得以测试和推广,推动了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革新。再如香港交易所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与改革措施,如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不断扩大的沪深港通投资标的,以及引入新的SPAC上市机制,都是香港金融市场创新的体现。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香港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机会,推动了中国金融大发展。

  第四,专业人才与经验的汇聚地。香港聚集了大量的金融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成为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这里有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和大学,提供丰富的职业机会和培训项目。这种人才汇聚不仅提升了香港本地的金融服务水平,也为内地的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专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技术的进步,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2023年,香港的金融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已超过36万人,且每年吸引大量国际金融专业人士前来发展。这些人才包括会计师、资产和财富管理人员、证监会许可和注册人士等。这些专业人才的存在,为香港的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经验积累。在财富管理、金融投资、税务法律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丰富。香港拥有超过4.2万名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从业人员,超过4.5万名注册会计师,超过1.3万名律师。高质量、大基数的人才供给与专业服务商为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香港的多所大学如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教育,培养出大批具备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这些人才为内地市场的金融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五,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香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环,香港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科技创新及金融服务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的GDP将突破2万亿美元,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角色愈加重要。此外,香港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通过其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2023年,香港的金融机构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内地企业提供了超过2000亿港元的融资支持,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助力国家战略的实现。香港的资产管理行业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香港的资产管理行业不仅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平台。香港的金融市场还通过与内地的紧密合作,推动了内地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香港因其特定的定位,在资管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中资,未来我们会响应国家建设香港金融中心的政策,背靠境内,立足香港,拓展资产管理产品种类,引导吸引长期价值资金、发展耐心资本。坚持中长期经营发展布局,坚定推进公募基金和强积金业务发展,久久为功做好展业基础性工作,践行金融行业的政治性、人民性,服务香港本土经济,为香港繁荣发展助力。同时要夯实资管行业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吸引力,奠定资管行业长期基础。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